原花色素(OPCs)的歷史淵源為何?
回復時間:2014-11-19 03:03:39
72次
1534年,法國探險家杰克.卡迪耶 (Jacques Cartier)在圣羅倫斯河率領遠征隊執(zhí)行任務。由于天氣惡劣,卡迪耶和隊員必須靠著配給的咸肉和餅干維持生存。卡迪耶的隊員因為嚴重缺乏維生素C,所 以開始出現(xiàn)壞血病癥狀。許多隊員因此去世,隨后存活的隊員遇到一位友善的印第安原住民。他告知隊員使用松樹皮和松針煮茶飲用。他們如法炮制,結果卡迪耶和 許多隊員因此恢復健康。
大約四百年后,法國波爾多大學的杰克.馬斯魁勒教授(Prof. Jacques Masquelier)拜讀卡迪耶所細載的遠征記。他歸結松樹皮不僅含有維生素C,而且也是效果類似維生素C的生物類黃酮極佳的來源。深入的研究更顯示松 樹皮中含有多種原花色素聚合物。它們也存在于許多其他植物當中,其中包括葡萄籽、蔓越莓、花生皮、檸檬樹皮和柑橘皮。馬斯魁勒將松樹皮的活性成分取名為碧 蘿芷R (PycnogenolR),也就是今日科學界所講的原花色素(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 complexes)或是OPC
內容僅供參考
回答時間:2014-11-19 03:05:39